全部新聞 > 行業新聞
2017-02-14 瀏覽量:4705
說到文具,筆筒雖不是最為常見的,但在古代可是最為受歡迎的。
現在社會上流行著一種錯誤觀念,認為但凡木質器具,只要是硬木,就是好東西,其實不然,對于木筆筒還應從工藝水平、年代早晚等方面綜合評估,用料的高檔與否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。木制筆筒在明清之際亦較為常見,有紫檀木、黃花梨、黃楊木等,技法與竹雕大同小異。一般來講,明代木筆筒做工樸素渾厚,刀法遒勁流暢;而清代木筆筒做工精致潔潤,刀法細膩,意境深幽。
瓷庫中國訊 現在社會上流行著一種錯誤觀念,認為但凡木質器具,只要是硬木,就是好東西,其實不然,對于木筆筒還應從工藝水平、年代早晚等方面綜合評估,用料的高檔與否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。木制筆筒在明清之際亦較為常見,有紫檀木、黃花梨、黃楊木等,技法與竹雕大同小異。一般來講,明代木筆筒做工樸素渾厚,刀法遒勁流暢;而清代木筆筒做工精致潔潤,刀法細膩,意境深幽。
鑒別木筆筒除了要懂材質外,還應熟悉雕工刀法。紫檀筆筒的制作,大致分為兩種:一種是依托中空材質,琢圓而成;一種是用六片左右的紫檀木拼鑲而成。從工藝上看,紫檀筆筒分光素與帶雕工的兩類。光素筆筒突出木質的光澤和紋理,古雅大方;帶有雕工的紫檀筆筒很少采用較為繁復的鏤雕工藝,而是利用本身的色澤、紋理或棕眼加以表現,這樣的雕工使得筆筒更加大方穩重,古樸典雅。已經是文人文具里必不可少的了。
紫檀木為棕紫色,好似犀牛角色,用酒泡,紫色就會下來,而且粘在碗上。我國古代了解并使用紫檀,據說始于東漢末期。晉代崔豹在《古今注》中稱:“紫木,出扶南,色紫,亦謂之紫檀。”紫檀樹長得慢,大約幾百年方能長成材,所以紫檀樹往往內部是空的,俗稱“十檀九空”。樹無大樹而又極其稀少,故紫檀又有“木中之金”之說。與陶瓷筆筒的截然相反。
對于中空的紫檀材料,中國人不但不棄,反而經過文人的巧妙構思、工匠的巧奪天工,制成頗具文人雅趣的筆筒。另外,廣泛流傳于民間的黃楊木雕筆筒,一改那種以龍鳳為主要圖案的宮廷氣,題材多取自普通勞動人民的生活,或刻山水人物、或刻翎毛花卉、或刻對弈、或刻聽琴、或刻漁樵耕讀,構思新奇、造型小巧。
黃花梨在明代深得文人的推崇,產自南洋諸島,數量不多。黃花梨上常見木癤,美如貍斑,俗稱“鬼臉”。黃花梨木色橙黃,有的紅紫,有香味,紋理清晰,木性極為穩定,不易變形,分量較輕。由于黃花梨紋理典雅華麗,明代文人與工匠在設計與制作筆筒時,大多采用通體光潔的做法,以突出其木材紋理的自然美和書卷氣。
木質的筆筒文具是不是別有一番韻味,清新雅致,巧奪天工,值得人們喜愛和收藏。
信息來源:《互聯網》